天天快看:云南通报1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,涉重金属污染、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

来源:潇湘晨报     时间:2023-02-20 19:09:26

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3年第7期: 

近期,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,抽取粮食加工品、调味品、饮料、饼干、酒类、蔬菜制品、水产制品、糕点、食用农产品9个大类669批次样品,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污染、重金属污染、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、农兽药残留超标、非食用物质添加、质量指标不达标等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,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依法开展核查处置,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,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及时控制风险,查明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的批次、数量和原因,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,核查处置工作完成后及时向社会公开。

部分不合格检验项目小知识

一、甲氧苄啶

甲氧苄啶是一种合成广谱抗菌药和磺胺增效剂。长期食用甲氧苄啶残留超标的食品,可能在人体蓄积,导致胃肠道反应、皮肤过敏症状等。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》(GB 31650—2019)中规定,甲氧苄啶在家禽肌肉、鱼的皮和肉中最大残留限量值为50μg/kg。鸡肉和淡水鱼中甲氧苄啶残留量超标的原因,可能是在养殖过程中为快速控制疫病,违规加大用药量或不遵守休药期规定,导致上市销售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量超标。

二、铅

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。长期食用铅含量超标的食品,可能会对人体的血液系统、神经系统产生损害,尤其对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影响较大。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(GB 2762—2017)中规定,铅在谷物及其制品中的最大限量值为0.2mg/kg。小麦粉中铅超标的原因,可能是生产企业对原材料把关不严格,使用了铅含量超标的原料;也可能是生产设备迁移带入食品,导致终产品铅含量超标。

三、二氧化硫残留量

二氧化硫(以及焦亚硫酸钾、亚硫酸钠等添加剂)对食品有漂白、防腐和抗氧化作用,使用后均产生二氧化硫残留。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,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,但如果长期过量摄入二氧化硫,可能会对健康不利。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—2014)中规定,蔬菜干制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0.2g/kg。蔬菜干制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,可能是生产企业为了改善蔬菜干制品的色泽,从而超量使用二氧化硫,也有可能是使用时不计量或计量不准确。

四、过氧化值

过氧化值主要反映油脂的被氧化程度,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。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,但长期食用严重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肠胃不适、腹泻等。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饼干》(GB 7100—2015)中规定,饼干中过氧化值(以脂肪计)的最大限量为0.25g/100g。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、面包》(GB 7099—2015)中规定,糕点、面包中过氧化值(以脂肪计)的最大限量为0.25g/100g。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用油已经变质,也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被氧化,还可能与产品储存条件控制不当有关。

五、谷氨酸钠

谷氨酸钠(C5H8NO4Na)是谷氨酸的钠盐,味精的主要成分,属于天然的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,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其归于“公认安全”(GRAS),我国和欧盟则视为食品添加剂。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。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》(GB 2720—2015)中规定,味精中谷氨酸钠应符合≥99.0%。味精中谷氨酸钠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商家为控制成本,添加氯化钠,导致谷氨酸钠含量不足。谷氨酸钠不达标主要影响味精的品质,表明产品鲜味不足、质量不过关,但是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。

潇湘晨报综合

标签:

精彩放送